2010慈青生活禮儀學習營心得 

Part 9: 體貼入微的心‧「生活禮儀」學習營

 

 

這次生活營,我和珮慈學姐睡同一寢。因為學姐經常很晚才進來寮房,我們都會留一盞燈。有一晚,大家都在睡了(我還在翻來覆去睡不著),燈照例還亮著。學姐輕輕走進來,一進來就先把我們為她留著的燈關掉,以免我們因為燈光太亮睡不著。即使這樣她自己在放東西時,會很不方便。

還記得2008社區營隊,隊輔長陳詒靜學姐,看到浴室外的拖鞋橫七豎八,沒多說什麼,就開始主動彎腰把它們排整齊。

在「生活美學」,米洵學長引述《禮儀之美》的內容:「禮儀」,就是「合理、合禮、體貼、細心」。

我參加第一個營隊──2008帶動青少年研習營時,也是從什麼儀軌都不懂開始。慈濟很多禮儀,有時也許讓人覺得「繁瑣」,甚至「動輒得咎」。

但是,所有「禮儀」的最初起源,都是顆「體貼入微的心」。體貼入微,就展現在幫忙熄燈、整理托鞋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上。這並不是多麼深奧的大道理──

從浴廁出來,將拖鞋整理好,是體貼下一個使用者。

不踩椅子的橫桿、用齋後把椅子排整齊,是體貼生活組夥伴,方便他們整理。

用齋時,彼此傳遞餐具、互相幫忙盛飯舀菜;這是個很和諧的畫面。

起床後摺好棉被,將美觀的一面朝外。一進寮房,散發出來的道氣,很自然地就讓人讚嘆,起恭敬心。

靜思堂這個道場,並非處處有佛像、佛經。它的道氣,就展現在「人」身上,展現在生活的每個小細節中。

早已忘了是哪個營隊中,有位學姐問大家:「你們曾經上街頭募心募款過嗎?」有幾位夥伴舉手,都說:募心募款真的不容易。烈日當空,站在街頭不斷向來往人群鞠躬,有時還無功而返。學姐說:「是啊,募心募款不容易,所以我們更要把募來的資源,用在刀口上。」節水省電,就是體貼眾人募心募款的辛勞,更珍惜靜思堂的資源,把它們都用在刀口上。

捷立學長說:「觀照自己的第一個心念,是個修行的實在方法。你看到桌上的飯菜,第一個念頭,是自己先開動?還是先請父母一起來吃?」

排好隊、念佛入齋堂、唱供養歌或感恩歌、等大家都坐定後,再一起開齋;而不是三三兩兩走進來、自己坐下就先吃──這是對眼前食物得來不易的恭敬、尊重。

習以為常,讓人誤以為是理所當然。生命中有太多令人習焉不察的、隱藏的祝福。我常常太習慣進了浴室,就有熱水澡可洗,有乾淨衣物可更換;太習慣寮房的舒適整潔;太習慣營隊就是有爸爸媽媽、學長學姐來陪伴;太習慣一走進齋堂,桌上就已經有餐點「冒」出來。

「粒米杯湯盤中蔬,得來不易歷艱辛;細嚼慢品用心嚐,感謝天下眾生恩」。在「靜思」中,才會「感恩」──光是用齋這件事,就有好多值得感恩的事了:感恩香積爸媽揮汗為我們準備餐點;感恩生活組夥伴拉線擺椅子、用心將菜餚裝盤,甚至將擺放的位置調整到一致;感恩在很多人瀕臨餓死的此時,我們這麼多夥伴,都能平平安安坐著,一起同桌吃飯……。

 

「若肯用心於日常生活中,則語默動靜無一不是教化。」「生活禮儀」學習營,課程不只是由課務組安排。還有更多,是從師姑師伯、學長學姐的「身行言教」學來的。「食衣住行謹慎端莊,是生活的功夫,也是生活的文化。」不管活動辦得如何,假如自己因此而改變──不管是習氣也好、待人處事的方法也好──只要自己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,那麼這個活動就值得了。

以前我都覺得毛髮掉到地上,好髒。(「觀身不淨」啊!)要彎腰撿拾,真不容易!可是也看到好多學姐,默默蹲在地上移動,把那些毛髮撿起來。她們甚至也不曾質問別人:「你們為什麼都不幫忙?這是你們梳落的頭髮耶!」她們只是自己如此做著而已;即使這麼做,並不會得到什麼掌聲、讚嘆。

工作人員行前訓時,霈澄學長說:「很多生活儀軌,譬如『在梳洗後撿起毛髮』這種事,都不是會拿來考核大家的標準。但是希望我們在關注『戲演得好不好』之外,還能用心在更深層的事物,譬如『放下身段來撿拾那些毛髮』。」

今年的生活禮儀學習營,我需要改進的是:晚上盥洗時,音量要降低、腳步要放輕,體貼已經安板的夥伴。這次我也開始學著在梳洗後,彎腰把毛髮撿拾起來。這也可以算是一點小小的改變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ppocrene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